分類: 能源新聞
小動作大作用 腹婆變腰精
冬天只要你多運動,什麼氣質身材的統統都是你的。今天,就介紹幾個簡單易做的小運動,甩掉腰腹多餘脂肪,甩掉腹部肉肉變小腰精。
1、深蹲
深蹲動作在鍛鍊大腿和臀部肌肉的同時,也會對心臟造成很大的刺激作用,對提高心臟功能和適應能力有明顯作用。對於久坐的上班族來說,深蹲能有效防止各種疾病的發生。如果想增大運動強度,建議嘗試深蹲帶跳的方式,或者握啞鈴進行深蹲動作。
2、 跳繩
還記得上一次跳繩是什麼時候嗎?說不定是小學時期吧,跳繩是一項簡單而又有益身心的運動,並不只是小孩的玩意。在同等時間內,跳繩所消耗的熱量比其他運動還要多呢!想減的快建議搭配營養減肥餐來幫助快速減肥,明星減肥達人都非常青睞瘦立美營養減肥,對人體無任何副作用,提取65種植物精華堪稱比吃飯還健康,是目前最快最健康的減肥產品,平均每天減半斤以上,結合運動效果能達1天減1斤,關鍵瘦立美營養減肥能幫助徹底改善易胖體質,確保減肥不反彈。
3、弓箭步下蹲
覺得自己的腿不夠纖細修長,不夠誘人?趕緊來試試弓箭步下蹲這個動作吧!小編建議大家每天做3組,每組10個弓箭步下蹲以達到最佳的塑性效果,再配上大名鼎鼎的瘦立美營養減肥餐,能進一步提高燃脂的效率,最快1天減1斤,還能幫助徹底改善易胖體質,讓你一年四季都是好身材。
4、俯臥撐
很多女士都不喜歡做俯臥撐,覺得做俯臥撐太辛苦,但如果能堅持下來的話,對身體的塑性非常有好處哦!有研究表明女士適當練習俯臥撐,不僅可以豐胸,緊緻胸部,而且還能塑造麴線更好的香肩、背部和手臂。而且,俯臥撐還有助於女生消耗更多熱量,從而達到保持身材的作用。
5、游泳
游泳是一項很值得推薦的運動,游泳時全身的肌肉都可以得到伸展,使得血液循環更爲順暢,達到降血壓,增強心肺功能等作用,對維持身體的健康相當有幫助。此外,游泳能消耗體內過多的脂肪,是一項兼具保健與減肥於一體的健康運動。
6、跑步
堅持跑步好處多多:減少患心臟疾病的危,降低血壓,減少脂肪積聚,保持體重;提高肌肉質量,防治骨質疏鬆;減輕日常疲勞、緩解背部疼痛、保證良好睡眠;維持良好形體,提升身體形象;緩解壓力和焦躁,培養樂觀平和的心態等等,再結合當下全球流行的營養減肥餐:健康快速的瘦立美、雅芳和安利等,能取得更好的瘦身效果。
鏃呮父浜衡�滃弻鍗佷竴鈥濆洡浠�涔堬紵椋炵尓锛氬嚭澧冩父鎴愪氦棰濊妯″崰姣旇秴1/3
7、騎車
自行車在國內是很普遍而又十分便利的交通工具,最近又研究表明,騎自行車和跑步、游泳一樣,是一種最能改善人們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鍛鍊。除此之外還有塑造美腿的功效呢,各位愛美的女士不妨在週末約上三五知己騎自行車來一趟郊遊吧!
鍙嶅埗缇庤彶鑱悎宸¢倧 娴峰崡娓呯�炬捣浜嬪眬锛氬崡娴烽儴鍒嗘捣鍩�22鏃ヨ粛浜嬭〒绶�
想要減肥瘦身,更多的是要堅持與養成固定的習慣,別看這些小運動,如果你能堅持每天做幾組,長期下來真的會有驚人的效果。
科學健身週週練|撿拾搬運中的科學門道
運動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強健體魄的重要途徑。撿拾搬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會做的事情,一些朋友還有在撿拾搬運過程中不小心扭到腰的經歷。其實撿拾搬運也有科學竅門,要想防止腰部受傷,日常撿拾搬運中也要有科學方法。本期《科學健身週週練》請來江蘇省體科所專家,告訴大家如何撿拾搬運不傷腰。
《科學健身週週練》由江蘇省體育局推出,旨在分享科學健身知識,培養科學運動習慣,倡導科學健康生活。
經常散步能延長壽命?醫生提醒:65歲以上老人,散步時注意這4點
經常散步能延長壽命?醫生提醒:65歲以上老人,散步時注意這4點
在閱讀本文之前,誠摯邀請您點擊“關注”,不僅方便討論和分享,還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也讓您更方便隨時回來閱讀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王大爺現年65歲。退休後,他經常帶着妻子去散步。
如果只是因爲他認爲步行比跑步等劇烈運動更適合老年人。據說飯後走百步,可以活九十九歲。爲此,一日三餐後,他經常獨自去散步,甚至一走就是幾個小時。那麼它是好是壞呢?
生活質量的提高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健康保健。畢竟,只有擁有好的身體,每個人才能提高生活質量。
你可能聽過這樣一句話:人生在於實踐。事實上,適當、持續的運動,確實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它還可以促進胃腸消化吸收,增強肌肉力量,緩解精神壓力,起到輔助作用。降血糖作用。
科學研究表明,堅持鍛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阿爾茨海默病,通過步行和跑步刺激大腦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不過,不少醫生也指出,人到了65歲以上,走路要小心。雖然步行是適合大多數人的低門檻運動,但這並不意味着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可以隨意散步,而不需要注意步行的長度或頻率。
例如,有的老年人忙於鍛鍊,甚至空腹也堅持走路。這時,由於血液較稠,如果一些老年人出現低血糖,繼續步行無疑會影響健康。嚴重時還會導致昏厥。
科學的做法是,大家飯後半小時就可以散步20-30分鐘,因爲這時候腸胃裡還有食物需要消化,散步可以增加血液循環的速度。體,從而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
另外,很多老年人喜歡清晨運動,甚至凌晨三四點就去運動。只是因爲他們認爲這個時候人少,空氣更新鮮,早起可能對老人的健康更好。但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尤其是對於一些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來說,這會增加他們心臟的負擔。如果步行過多或過早散步,難免會出現頭暈、噁心、呼吸困難等症狀。
尤其是秋冬季節,因爲白天越來越短,很多老人趁着天還黑的時候就去鍛鍊身體。如果不小心,可能會不小心摔倒或者出現其他情況。
升級優質男友靠這篇!女友經期前、中、後這樣吃, 幫助經痛不適感退散
此外,許多老年人不僅步行次數增多,而且一次步行幾個小時。他們甚至堅持每天步行2萬到3萬步。他們只有累得滿頭大汗纔回家休息。
殊不知,這樣的行爲只會傷害大家的膝蓋,還會增加身體各器官的負荷。最直觀的影響就是磨損膝蓋,甚至造成膝蓋積液。因此,到了65歲後,大多數老年人可能患有三高等慢性基礎疾病。這個時候大家就可以盡力而爲,真正做到適當的鍛鍊。
當然,有的老人一個月只能出去散步一次。事實上,這樣的散步頻率可能太低,不會帶來良好的健康效果。一般來說,大家每天都可以繼續步行。
散步之前,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可以選擇公園、遊樂場等比較開闊平坦的地方,因爲這些地方比較開闊,道路比較平坦,空氣也比較新鮮,非常適合老年人散步。
不到10歲孩子遭炸成碎片!聯合國在加薩學校充當避難所 遭以軍襲擊波及
單純選擇在路邊行走,會增加各種交通安全風險。另外,汽車常年駛過,會使老年人吸入過多的尾氣,對健康不利。
有趣的是,很多老人走路時常常像軍人一樣,走得越來越快。其實,要達到良好的保健效果,大家一定要時刻控制好自己的行走速度,最好是勻速。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擇1~2個同伴一起行走。散步的過程中,還可以交流最近發生的事情,一來也可以保障彼此的安全。例如,當一位老人發生意外時,另一位老人可以立即撥打120,防止發生意外。
大多數老年人在步行前都可以進行熱身活動,穿上步行鞋或衣服,因爲這樣可以很好地保持老年人在步行過程中的身體協調性,也能提高老年人在步行過程中的身體素質。方便。
說到步行時間,步行也是一個話題。除了選擇合適的地點外,如果是秋冬季節,可以選擇下午4點到5點去散步。此時溫度剛剛好,光線也不會太亮。強大的。
至於婚禮夏季季節,也可以在8點到10點之間去散步。另外,下午4點到5點也適合散步。
需要注意的是,在炎熱的夏季,如果避開中午最熱的時間,即12:00~2:00,大家就很容易中暑。
您對此事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社區討論!
跑者身心疲憊時 如何合理削減運動量?
本站體育8月2日報道:
跑者的身體不可能一直處在最佳狀態。生病、傷病或者心理波動,都會讓跑者無法按照計劃完成訓練。對於不想完全休息的跑者,該如何通過削減運動量讓自己保持運動狀態呢?
縮短跑步距離
按照計劃要完成10次400米的跑步,但身體不處在最佳狀態的話,就可以縮短重複次數,比如進行8次或者6次。通過縮短跑步距離,讓身體得到一定的恢復。
中途休息更多
如果是進行間歇訓練的話,原計劃是每完成一次休息1-2分鐘。而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可以增加中間的休息時間,可以增加至3-4分鐘。如果原計劃進行20分鐘的節奏跑,那麼可以化整爲零,可以進行兩次10分鐘的節奏跑,甚至4次5分鐘的節奏跑,給自己增加恢復的時間。
調整速度
速度越快對身體的挑戰性越大。如果想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繼續訓練,那麼跑者就可以調整速度,將速度降下來,讓身體能夠承受訓練強度。雖然會比預期目標差的較多,但起碼能堅持訓練,讓身體保持一定的運動量。
調整訓練頻次
比如速度訓練進行較多的話,身體容易疲憊,因爲對身體的消耗非常大。如果對速度訓練的積極性下降的話,看一下自己的訓練計劃,是否把速度訓練安排過多。如果將每週的訓練次數降至1次,或者訓練週期延長至10天,都能讓身體得到很好的恢復。
還是想爲醫護人員說幾句話
醫療反腐,不應也不會只是一場風暴,也是一個深化醫療改革、重塑醫生形象、修復醫患關係的契機。
撰稿丨龍之朱
8月以來,最引人矚目的,或許就是醫療反腐了。
風暴起,整個行業都察覺到森森寒意。各種學術會議延遲了,不少醫院開始鼓勵醫生主動退贓了,資本市場也受到波及了……
因為近期裁員等內部調整影響 Google暫緩擴大聖荷西辦公園區
也有擔憂的聲音出現。
8月10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孫寧玲教授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堅決擁護醫療反腐,但別打擊一大片,“似乎醫生們都失去了醫療道德,給患者開好藥,用進口的設備進行檢查和治療是爲了拿回扣,事事都在侵害羣衆利益。”“使得醫療行業人人自危,形成患者對醫生不信任感增加。”
圖/網絡
紛紛擾擾中,社會當聽得進這些似乎“不中聽”的聲音,有果決有審慎,於當下慮長遠。醫療反腐,自要除惡務盡,也要注意別一刀切加劇醫患對立。
何以院長
公视将推出「儿少频道」!预算紧箍咒松绑 扩大规模制作儿少节目
最近兩天,有兩條院長腐敗的新聞被反覆徵引。
一是雲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文俊無視其他領導反對,以3520萬元購進一臺進口價1500萬元的醫療器械,楊文俊吃掉1600萬元回扣。
再就是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原黨總支書記、院長羅勇收受病人紅包、醫藥代表回扣,收取設備代理商高額回扣,涉案金額2980多萬元。據統計,羅勇被抓後,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今年1-5月人均就醫成本下降1400餘元。
考慮到截至8月12日,全國已有176名院長被查,舉一隅而三隅反,可知此一腐敗之惡、反腐效果之顯,觸目驚心背後,就是“早該如此”。
▲楊文俊(圖/網絡)
戴森推出獨創「空氣清淨耳機」 比AirPods Max貴快一倍
不過,縱觀這些落馬院長書記的作爲,儘管其貪腐範圍在醫在藥在設備,但根本特徵卻仍爲濫權。
何以如此?
其一,在當下的醫院收支、分配體系中,院長、書記擁有很大的決策權以及自由裁量權。他們中間很多人當然還頂着專家教授的頭銜,也可能會參加手術或醫學研究,但其角色定位則更接近官員。所犯之事,多爲職務侵佔、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等,與一般濫權官員並無二致。
其二,醫院院長書記兼有爲單位搞錢的身份,也加劇了其濫權程度。目前,我國公立醫院走的是“以藥養醫”的“市場化”路線。公立醫院的政府投入在10%左右,而90%的收入都要醫院自己去創收,國家基本上是不管醫院的投入運營和分配的。這些權力相當一部分歸於院長書記。
概言之,每一個院長書記出事,都與權力缺乏監督有關。打掉一批院長,醫護人員是歡迎的,理論上處境也會更好的。
何以醫生
不過,也不一定。
因爲要搞創收,要“以藥養醫”,醫院會給每一個科室和醫生下達指標,開藥也好、檢查也罷,醫療活動都與創收、與績效分配密切相關。但在分配時,普通醫護往往並無太多話語權。
武漢大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孫菊曾指出,即便是在發達城市的醫院,醫務人員的薪酬支出也只佔總支出的30%左右(國外佔到了60%),醫務人員待遇水平普遍較低。
不僅如此,因爲醫護人員與病患直接接觸,往往會承受最直接的壓力。
這也是很多分析人士指出的,正因爲收入偏低,導致醫生追求藥品、耗材回扣和紅包等灰色收入問題時有發生。但現實地看,這些年紅包的情況好了很多,剩下的藥品耗材回扣,大部分其實仍歸到了醫院創收的大池子裡,爲權力之手予取予奪。
這樣講,並非是爲醫生辯護,不過是把江湖這點事掰開了說道說道而已。
而從大的環境看,醫生知識技術與收入回報,也不匹配。
據第一財經報道,一個醫學大學生,要經過規培(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住院醫生階段才能一步步晉升爲主治醫生、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一位醫生介紹,碩士規培屬於最底層,幹着最繁瑣的工作,可能每個月到手工資只有1600元。
中日友好醫院等單位的作者曾在2020年發表的一項《中國公立醫院醫生薪酬收入的現狀與趨勢分析》研究顯示,我國主要三級公立醫院醫生平均實際年收入從2016年的9.57萬元增加到2019年的12.22萬元。2016—2019年四年間我國主要三級公立醫院醫生實際年收入雖略有增加但總體變化不大。
▲研究論文《中國公立醫院醫生薪酬收入的現狀與趨勢分析》(圖/《中國研究型醫院》2020年第1期)
醫學是實踐科學,要不斷操作纔不至於手生,還要繼續學習,追蹤最新的技術。國內有醫生髮文稱,“醫務人員是最苦最累又最受氣的一羣人,工作量和風險比起外國同行而言只高不低,而薪水卻遠遠低於後者。”
現實地看,當下的醫療反腐如果不去改變基層醫生的薪酬體系,不求破解過於集中的政治和學術權力,不僅難以改變醫生處境,恐怕也很難真正提高普通民衆的福祉。
事實上,已有人表示,通過此次反腐,“可能會因爲各種改革導致醫生的工作量拉高,使用藥品的種類縮窄,權限降低。”而這些代價,說到底,還是要老百姓來承擔。
關鍵還是制度
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行動,一旦讓人產生“洪洞縣裡無好人”的觀感,加劇醫患之間的撕裂,無疑會很麻煩,也不符合民衆的意願和這個社會的公共利益。
作爲一個知識濃度、實踐技術“雙高”的羣體,醫護人員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如何在剷除膿瘡、潑掉髒水的同時,留住新鮮的血肉,呵護醫生的元氣,顯然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
這就需要,有破亦有立,既要拔掉眼中釘,解決惡性個案問題,也要立足長遠,着眼常態化制度建設。
要破除醫療機構“一把手”或關鍵崗位過於集中的權力,破除在醫藥採購、設備引進等方面的暗箱操作;推進公立醫院的預決算公開,藥品和醫療器械實現大規模集採,擴大信息透明。
要降低與業務量掛鉤的獎金比重甚至取消該類獎金;提高醫務人員基礎薪酬待遇,體現醫術的價值,允許醫生多點執業,允許符合條件的一線醫藥從業者參與到藥品研發並獲取報酬。
要治理種種假學術之名的利益輸送,但也要明確參與學術活動和藥品推廣交流活動的規範,不能一刀切。
要依法查處涉利益輸送、行賄的“醫藥代表”,但也要區分正常的商業推銷,評估設備、藥品、耗材等交易中的合理銷售費用。
圖/圖蟲創意
制度逼人作惡,制度也引人向善。這中間的關鍵,是決策的科學公平,是利益的公共取向。
舉個小例子,有網友說,不少醫院在高幹病房上的裝修配套上做到極致,可普通羣衆卻一牀難求。還有個別幹部也許並不需要住院,卻依舊佔着公共資源,反正又不用花錢。這算不算是“醫療腐敗”呢?
無論如何,醫療反腐,不應也不會只是一場風暴,也是一個深化醫療改革、重塑醫生形象、修復醫患關係的契機。
惟有解決好藥品設備採購、醫療保險監管、公立醫院補償、醫務人員薪酬待遇激勵等一系列問題,從制度、機制層面上完善監督、服務、保障體系,才能把事情辦好。
循此,讓醫院和醫護人員擁有陽光體面的收入,讓醫療迴歸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本質和初心,方能讓老百姓真正受益。
立法防醫鬧 禁止威脅醫療人員人身安全
立法防醫鬧 禁止威脅醫療人員人身安全
自杀小队V7
重生一梦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28日表決通過了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該法將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衛生與健康領域第一部基礎性、綜合性的法律,人民的健康權利從此有了立法保障。
一蟹知秋!當季萬里蟹、大閘蟹新鮮入饌 品嚐一年一次的限定美味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共分十章110條,涵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藥品供應保障、健康促進、資金保障等方面內容,凸顯“保基本、強基層、促健康”理念。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7年12月、2018年10月、2019年8月和12月分別對該法草案進行了審議。
爲了增強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促進各項措施的制度剛性,多項“制度”被寫進這部法律。例如,國家建立健康教育制度,保障公民獲得健康教育的權利,提高公民的健康素養。國家實行預防接種制度,加強免疫規劃工作。
连续狂飙!实体黄金价格创多年新高,国庆入手的“赚翻”了?购金当心这些“坑”…
該法還融入了多項醫改成果。例如,國家推進基本醫療服務實行分級診療制度;國家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國家採取多種措施,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依法舉辦醫療衛生機構。
爲積極應對當前慢病負擔重、重大傳染病防控形勢嚴峻等突出健康問題,必須關口前移,採取有效干預措施。該法將健康促進專闢一章,提出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國家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國家組織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和統計;國家制定並實施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殘疾人等的健康工作計劃,加強重點人羣健康服務。
暴力傷醫、藥品質量、院前急救……對於羣衆關切,該法也作出迴應。例如,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公共場所應當按照規定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設施。
專家認爲,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搭起衛生健康領域制度體系的“四樑八柱”,體現了衛生健康工作理念從以治病爲中心到以人民健康爲中心的轉變。該法及時出臺,有利於鞏固醫改成果、發展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提升公民全生命週期健康水平,對於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胖了30年飆到90公斤 象腿妹半年每天運動打卡,從2XL瘦成螞蟻腰!
胖了30年飆到90公斤 象腿妹半年每天運動打卡,從2XL瘦成螞蟻腰!
文玉花半年時間每天運動打卡,成功瘦下23公斤,找回纖細的螞蟻腰!圖片由文玉授權「有肌勵」刊登 分享
對文玉來說,「死胖子、象腿妹」是從小緊緊跟隨的綽號,她越是努力想撕去這些標籤,身體依然不爭氣的直飆到體重近90公斤。30歲這一年,她決定要重新活過,花半年時間每天運動打卡,成功瘦下23公斤,找回纖細的螞蟻腰!
文玉接受全臺最大女性健身社羣「有肌勵」專訪,大方分享運動和飲食如何雙管齊下,活出嶄新人生的歷程。
用吃來解決不快樂
文玉表示,她在單親家庭長大,母親忙着工作養家,雖然母親給她滿滿的愛,但她依然會感覺孤單。
尤其回到家時母親大多還在上班,她只能自己想辦法找東西吃,年紀小的孩子不知道怎麼挑選健康食物,最後都靠高熱量、高糖、高油脂的食物來果腹,以及填補內心的空虛和不快樂。
她的體重一路飆漲,在學生時期更總是成爲霸凌的對象,曾經胖到 90 公斤的她,走在哪裡都被笑「胖子、象腿、胖妹」,甚至取代了她的真實名字。因爲情況逐漸失控,母親在她國中那年看不下去了,帶她去吃減肥藥。
然而,減肥藥非常昂貴,一週的價格就要3600元,醫生要她早餐只能吃水煮蛋的蛋白兩顆、多運動多喝水、吃診所給的代餐,就可以一週瘦下7 公斤。
可怕的是,吃完減肥藥後雖然成功快速瘦了10幾公斤,卻帶來心悸、頭暈、手抖、口乾舌燥、喘不過氣的副作用,加上無法長期支應昂貴減肥藥費用,一停藥就復胖回來。
越不敢面對的是就誠實面對
文玉指出,出社會那年,因爲胖,所以衣服越買越大件,也覺得只要把自己包起來就不會覺得胖了,但是突然發現,褲子居然要穿到 2XL,讓她無比震驚。
在紡織業任職的她,工作性質跟時尚有關,外表體態很重要,不願自己的身材造成工作上的困擾,她決定去健身房,但一直未能堅持,中間陸陸續續有瘦了、再變胖,反反覆覆不斷循環。
2022年4月,因爲中間又開始放爛自己,一直不敢面對體重機,文玉又回到發胖狀態,開始買很大的衣服,不敢再穿貼身服飾,
某一天,她突然覺得,不能再繼續這樣了!結果一量體重不得了竟然高達86.5公斤!當下文玉受到非常大的打擊,隔天就決定「30歲了,再不認真面對自己,難道我想這樣一輩子嗎?」
「我決定,每天都要量體重,越不敢面對的事情,越要去誠實面對!」文玉開始每天 1 個小時看Youtube做有氧運動,從隨便亂吃到逐漸少吃一點,最後到不再外食、每天自己煮、做好168 斷食,一開始體重掉非常快,但後來進入停滯期「我已經很努力了,到底還要我怎樣?」
在勇敢面對自己崩潰的情緒後,她決定漸漸地開始增加重訓比例,就算每天都很累,她依然每天早上 4點半起牀先做有氧運動40 分鐘,接着做早餐再帶狗狗去散步。晚上6點下班後開始重訓1.5至2個小時,之後再備餐,持續直到現在成爲每天日常。
減重過程中,「勇於面對、身旁人的鼓勵」也扮演重要角色。
「我已經胖了30年,我想看到漂亮的自己,如果我都沒有看到自己最漂亮的那一剎那,我不會覺得很可惜嗎?」
文玉表示,自從她決定要運動,就把IG設爲公開,一開始想當減重日記,慢慢地有人說「你有瘦、你很棒」就想要更努力,更努力就有更好的回饋,身邊的人會一起叮嚀她「這個你可以吃嗎?要堅持下去喔!」面對誘惑心可以變堅定,成爲正向循環。
慢慢的,從2022年4月到12月,身高170公分的她,體重從86.5降到62公斤、總共瘦下24.5 公斤、腰圍來到25吋「每次回顧過去的體態,都很有感觸,當心情鬱悶時就回去看過去,都會嚇到,突破了停滯期後我就會更進步。」
低潮時更不要放棄
回首這一路改變,文玉認爲,因爲出身單親家庭,小時候靠吃來解決不快樂,長大後發現心態很重要,「我快樂過一天,跟不快樂過一天,我選擇快樂過一天。」高矮胖瘦都很好,只要喜歡當下的自己,就可以快樂有自信。
成功養成運動、健康飲食習慣後,也改變了她的挫折忍受力。減重並不是一個短期可以看到的成績,開始她根本就沒有任何目標,只是告訴自己看看可以撐到什麼程度,就盡力而爲吧!殊不知「身材越差越不想開始,身材越好越不想停止」。
「控制體重非常需要意志力,需要長時間堅定,我連體重那麼難的都可以做到,我還要甚麼做不到的?」只要進步了,就會想要更好。
在低潮時,文玉看到蘇格拉底的一句話「當年華老去,你卻從未體會過自己身體的力量和美麗,那是多麼可悲呀!」讓她更有鬥志往前走,告訴自己「如果你在低潮時放棄健身,代表你是個性軟弱的人,遇到困難就軟下來。我不是!我不要!我不要當一個軟弱的人!」所以才能一路努力到現在。
兆驰股份: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约12.72亿元,同比增加44.4%
透過有肌勵,她也想鼓勵更多人:
下定決心那刻總是辛苦的,但看到累積的成果,會感謝自己當初的努力!成功不是將來纔有的,而是從決定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的。
延伸閱讀
美容護膚又抗癌,中醫師不藏私最強配方抗老茶!
由內而外自然變瘦變美!用九個關鍵食物保養這五大重點
用有力的抗疫“聲音” 迎接第三個中國醫師節
8月19日是第三個中國醫師節。18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用“一誦、一講、一唱、一言”發出有力的抗疫“聲音”,迎接這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特別的節日。黨委書記周月紅,黨委副書記陳旭巖、王克霞,副院長王勁、魏來、張萍等院領導,以及外派支援醫療隊員代表、各部門主管等職工代表出席活動。活動通過北京青年報·北京頭條客戶端同時在騰訊、本站、鳳凰網、新浪網等8大網絡平臺進行直播。
一誦——抗疫命運與共
台電光電儲能奪2023台灣永續行動金獎 成果世貿一館今開展 台電冰棒等你來吃
回望庚子年,就在這場疫情中,拉開了極富挑戰的序幕。1月中下旬,清華長庚人率先開始迎擊新冠肺炎,及早地進入戰備狀態。退掉返鄉的車票、放棄和家人的約定、親筆寫下請戰書、接受一切政治命令。
保障正常醫療,百餘名同仁抽身支援發熱門診與隔離留觀病房;11名清華長庚人緊急出征,馳援武漢;院長親自帶隊科技攻關併到武漢部署科技防控系統;66名清華長庚人分赴佑安、地壇、小湯山兄弟醫院支援。6月,北京新發地疫情又起,召再戰,支援武漢護士姚潔林再次帶隊7名同仁前往地壇醫院支援;500餘清華長庚人枕戈待旦,緊急集合,支援社區,走進校園;檢驗團隊加班加點奮戰,檢測新冠核酸;在關鍵的時刻,上海復旦大學檢驗醫療隊來了,不辭行路遠,同袍共時艱!從地方到國家乃至世界,抗疫,我們命運與共!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師安宇林、9B病房護士劉婭、病理科技師李勇、宣傳中心專員韓冬野,用一段羣誦重溫這段艱難而充滿力量的歲月,用抗疫的一幕幕串連起清華長庚人“服從大局、責任擔當、救死扶傷、醫者仁心、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的抗疫精神。
一講——“我的抗疫故事”
回首半載已過的庚子年,每個參與者的身影和記憶,經久難忘。在醫院宣傳中心聯合黨辦、工會共同舉辦的“我的抗疫故事”宣講比賽中,支援武漢、北京兄弟醫院、堅守大本營的同仁們紛紛登臺,分享自己的經歷、感動和難忘。
那是95後“第一次一個人過年,第一次去武漢”,在最激烈的疫情一線,成爲一名合格的預備黨員;那是在北京佑安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堅守,一直倒時差;那是在北京小湯山醫院的隔離區,彩紙綻放出燦爛的花兒;那是一次次地出發,和高溫抗衡;那是疫情的搶救,危急加倍……
在黨委領導、工會大力支持、全院員工積極參與下,黨委副書記王克霞帶領宣傳中心將這些故事凝結在一起,合成一本《庚子年戰疫》圖文集。“用這本集子爲歲月留痕,爲成長留念,爲階段性的勝利點個贊,更爲精彩的生命加油鼓勁。”王克霞說。
一唱——志願者獻上原創歌曲
疫情已經進入防控常態化。醫院是抗疫、防疫的關鍵一環,全體醫護技管人員把本位的工作做好;而羣衆纔是最大的抗疫主力,保持對疫情的關注的同時,做好自我防護,並給予疫情力所能及的幫助。
5月,疫情剛剛穩定,來自社區的志願者們就重新回到了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幫助維護醫療秩序、引導患者就醫。隨着疫情的反覆,他們也在隨時準備着,應醫院的需要而動。他們帶來了一首由我院同仁填詞,志願者霍秉魁老師作曲的原創歌曲《你是這樣的白衣戰士》,表達對抗疫的醫務工作者們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崇高精神的敬意。
一言——暢言夢想和成長
BLACKPINK粉絲太瘋狂 高雄萬豪酒店500間房3小時賣光
慶祝中國醫師節,聽聽來自醫師們的給力聲音。張萍副院長以“夢想,伴我飛揚”爲題作主題發言,回顧了初來醫院創業的心路歷程。醫院“依現代醫學之範式,預健康科技之未來,借國內外先進大學之經驗,立卓越人才培養之模式”,創業6年,取得累累碩果,未來更要以夢爲馬,不負韶華,助力國際一流的清華,成就世界領先的醫療。
【公告精选】南山铝业:拟分拆子公司南山铝业国际至香港联交所上市
青年醫師代表、骨科副主任醫師趙喆圍繞如何做有清華特色的學術型醫生,從積極的態度、創新的思維、成就醫工結合的夢想三個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思考。
活動的最後,周月紅書記代表黨委向奮戰在一線的醫師致以節日的問候,向全體醫務人員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她說道,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次疫情中,清華長庚醫院經受住了考驗,磨鍊了意志,在淬鍊中得到成長。全院醫務人員白衣執甲,自強不息,展現了清華長庚人的責任擔當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醫院如今邁入了一個發展的新階段,努力在醫學人才培養領域走出一條獨特的清華醫學之路。
(文/韓冬野 王思揚,圖/楊欣)
少鹽、少油、控糖,教你健康飲食實操技巧
今年9月1日是第16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今年宣傳的主題是 “三減三健”、健康相伴。三減分別是減鹽、減油、減糖;三健分別是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的準則五也明確建議: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那麼,少鹽、少油、控糖的目標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實現呢?
如何做到少鹽?
人的淡口味是可以逐步養成的,嬰幼兒期是口味偏好形成的關鍵時期,建議家長以身作則,讓孩子從小喜歡清淡飲食,有助於其形成終生健康的飲食習慣。
1.巧用限鹽工具
烹調菜餚時加糖會掩蓋鹹味,品嚐不能判斷食鹽是否過量。建議最好使用有刻度的限鹽勺、鹽罐等工具,有效且精準地控制每天食鹽攝入量。
2.少放高鹽調味品
建議炒菜時少放醬油、醬、味精、雞精等含鹽多的調味品,利用天然食物本身濃郁的風味提味增香,推薦使用如蔥、姜、蒜、花椒、香菇等香料和自身香味比較大的食物。
3.選用低鈉鹽、碘鹽
選用低鈉鹽等含鈉相對較低的調味品,不僅可以滿足對鹹味的要求,還可以減少鈉的攝入。事實上,除高水碘地區外,所有地區都應推薦食用碘鹽,尤其有兒童少年、孕婦、乳母的家庭,更應食用碘鹽,預防碘缺乏。
4.出鍋前再放鹽
許多人做飯時沒有這個意識,甚至把放鹽這個步驟放在做飯前幾步。正確的做法是:在菜餚出鍋前或關火時再放鹽,這樣的方法能夠在保持同樣鹹度情況下,減少食鹽用量,吃起來口味也不會損失。
5.閱讀營養標籤
鈉是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中強制標示的項目,購買時應注意食品鈉的含量。
6.注意隱形鹽,控制好總量
有些食物如餅乾、麪包、果脯、冰激凌等,吃起來不鹹,甚至還有點甜,其實加了很多鹽。在家烹飪時不應按照每人每天5克計算,應考慮成人、孩子、老人的差別;除了烹飪用鹽之外,還應包括零食、即食食品等食物和在外就餐的含鹽量。減少在外就餐,在外就餐時應要求餐館少放鹽。
7.沖洗高鹽食物,多選新鮮食材
用涼白開水沖洗鹹菜、罐頭裡的魚等,可以減少鹽含量。大部分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添加了食鹽,儘量選購新鮮食材,少選加工食品。
如何做到少油?
1.家庭用油推薦有意識時常更換油的品種
食用油並非等級越高越好,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組成差異很大,建議不要長期只攝入一種油。家裡採購食用油時常換品種爲我們提供脂肪和和營養平衡保障。魚油、亞麻籽油、紫蘇油適合涼拌;黃油、牛油、豬油、椰子油、棕櫚油和可可脂適合煎、炸;橄欖油、茶油、菜籽油適合燉、煮、炒。
2.菜餚用油外,注意計算其他食物的含油量
家庭使用帶刻度的控油壺,做到烹飪定量用油。在家烹飪時應考慮成人、孩子、老人的差別;除了菜餚用油之外,還應包括做麪點用油、沙拉醬、油炸油酥食物等和在外就餐的含油量。
所以,烹飪時多用蒸、煮、燉、燜、水滑、熘、涼拌等方式,儘量少用煎炸的方法。
3.分清“吸油食材”和“不吸油食材”
第一,少吃油炸食品,如炸蓮藕、炸茄盒等,不僅脂肪高、能量高,還會產生很多有害物質。
第二,優選不吸油食材,典型的不吸油食物有木耳、芹菜等;而茄子等吸油的食材要少吃。
第三,需要注意的是,油大多存在於菜餚的湯汁中,不喝湯汁、不用湯汁拌飯吃。
第四,少吃動物油脂、加工的零食和油炸香脆食品,如餅乾、薯條、加工肉製品等。日常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應控制在總脂肪攝入量的10%以下。
第五,警惕高溫烹調油,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高溫烹調油、植物奶油、奶精、起酥油等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每日不超過2克。
如何做到控糖?
1.選擇食品標籤中添加糖位置靠後的食物
各人羣均應減少添加糖的攝入,但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
少吃加工過程添加糖的食品,如餅乾、冰激凌、糕點、蜜餞、果醬等。學會看食品標籤中的營養成分表和配料表,選擇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飲料、沒有添加糖或添加糖位置靠後的食物。
2.儘量少喝含糖飲料指含糖量在5%以上的飲料
對於含糖飲料,儘量少喝或不喝,更不能用飲料代替飲用水。
3.一日三餐少放糖
第一,家庭烹飪菜餚時嘗試用大蒜、八角和花椒等天然食物提味以取代糖。
第二,製作嬰幼兒輔食時,無需添加糖。
第三,在外就餐時儘量少選含糖多的菜餚,如糖醋排骨、魚香肉絲、紅燒肉、拔絲地瓜、甜湯等。
文/宮偉彥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
睡覺,這一司空見慣的人類行爲的暢想和尋思
不知道是受新冠的影響呢,還是自己老了,筆者最近總是覺得睡不醒,老是想着要睡覺,在這樣的思緒狀態上,平時不睡覺的時候也自然而然的就沒有多大的精神,也許躺在牀上,什麼都不想,竟是那麼有吸引力,那麼的讓人想要躺平一下,放下一下,慢慢的睡下去,睡到天荒地老。
其實,筆者之前就有過相關疑問,人類爲啥要睡覺呢,爲啥不可以全力工作,全力研究,全力發展社會呢?這樣的話,也許我們的人類進步可能會快了1倍,也許就能抵抗《三體》的侵襲了呢?
百度了下,睡覺,一般是指人類睡眠,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一種生理現象。一個人的一生中,睡眠佔了近1/3的時間,睡眠的質量與人體健康有密切關係,由此可見睡眠對每一個人是有多麼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睡眠的質量決定着生活的質量。可是人爲什麼要睡眠?這個問題是科學家一直想要徹底解決的問題。
顯然,人爲什麼要睡覺,爲什麼會產生睡覺的生理行爲,目前還沒有全面解決,除了爲了保持健康,爲了睡覺起來更好的工作,爲了維持人活着的必需因果要素外,至於爲什麼要睡覺還是有待研究的,就像我們常說的機器人還得加油呢,何況人,自然就需要休息睡覺的。
筆者以前有2位在某位工作的同學,他們屬於典型的996,可能還不止,週日最大的願望就是,啥也不幹,除了吃喝拉撒外,就是想要睡覺,也許,這個是身體的自我反饋,提醒身體的主人,你需要休息,需要睡覺了,不然可能後果就比較嚴重了。
那麼,睡覺除了讓身體恢復機能,休息的好處以外,還有其他什麼益處呢,益處很多,如有些科學理論就是科學家在睡覺的夢境中感悟到的,大膽假設,用夢中的理論爲基礎,小心求證,從而發現一個個科學道理。就這一點來看,有些靈感,或者說靈光一現就是從夢中來的。還記得小時候看的《聰明的一休》動畫片麼,小一休每次思考問題的時候,都是讓身體處於空明狀態,從而能想出那麼多的點子來解決問題。
睡覺同樣也促進了人類的發展,睡個好覺,要找一個好的環境睡覺,也許正是從不知何時起,追求房子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了,而衆所周知的,房地產業的發展,某種程度可以代表較大一部分的經濟的發展了,這樣看來,睡覺也同樣是那麼的重要,那麼的促進經濟的發展。
小孩愛睡覺,尤其是冬天的早晨,總是叫不醒,外面冰冷的世界,還要早起去讀書,上學,遠遠不如暖暖的被窩中舒服,奈何,學習好像比睡覺還要重要,既然已經睡過了,那麼,還是需要一遍遍的被父母催促着去上學。
利雅得胜利签葡萄牙国脚,薪水总额4200万欧元,转会费分3年支付
大人也愛睡覺,不知道什麼時候,睡到自然醒,彷彿成了一種奢求,一種也許只有上層階級,或者是所謂的家裡有礦的人的特權,大部分勞碌的人們,還是需要起早貪黑的爲了自己的生計也忙碌奔波着,而睡覺,僅僅是爲了保持第二天的能量而不得不爲之的生理行爲了。
老年人,其實也愛睡覺,早睡早起,已經成爲老年人的標準生活模式了,這也許也是生理的機能造成的老年人的生活習慣,身體的各個器官已經沒有那麼大的再生能力了,需要通過睡覺來彌補不足,而由於睡的早,自然就會早起了,畢竟每個人的睡眠時間需求,幾乎都是差不多的,差別就在於睡眠質量而已。
能睡覺,自然是好事,有些人可能想睡還睡不着,那麼看來,就是身體或者是從屬於身體的心理有了什麼問題,需要自己去應對,去解決,解決好了,又能安然的睡覺了,睡個好覺,也許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事情,無論是一天,還是一月,一年,如果天天都能睡個好覺,那是否就代表了生活的幸福和美滿呢?
睡覺,其實很簡單,但無論是從科學的角度,還是現實需求的角度,也許我們都還沒有很好的研究透徹,沒有能很好的享受睡覺,這可能也就是所謂的生活吧,但無論如何,還是希望,期待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睡個好覺